7月1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渤化” 杯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胜利开幕,大赛是由教育部主办,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国家级赛项。竞赛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为专业理论知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仿真操作、化学分析实操和仪器分析实操。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的113支参赛队的226名选手参加,其中63支代表队的126名选手参加了高职组的竞赛角逐。公司和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成甘肃省代表队参加了此次大赛。本届大赛高职组设团体一等奖(参赛院校队数的10%,6支代表队),二等奖(参赛院校队数的20%,12支代表队),三等奖(参赛院校队数的30%,18支代表队)。
竞赛期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职业公司产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公司经理张方明教授赶赴竞赛赛场,亲切慰问了学院参赛团队,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势气和信心。7月3日,张经理还出席了大赛闭幕式,并参加了颁奖仪式。最终,公司代表队以第七名的成绩获得团体二等奖,两位参赛选手魏晓春(油品分析131班)和刘鸿雁(工业分析132班)均获得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系领导的真切关心与积极鼓励、广大专业教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老师与参赛队员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拼搏,充分展示了公司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体现了公司公司产品改革的优秀成果。
2014年12月,在接到参赛通知后,石化系领导立即组织召开大赛备赛工作启动研讨会,聘请有多年全国检验工技能大赛指导经验的冷宝林副教授、甘黎明副教授和高兰玲副教授作大赛训练技术顾问,大胆任命年轻教师夏德强、郑晓明和王守伟三人跟班负责整个训练过程的实施。接着,石化系组织了第一轮的理论选拔考试、第二轮的实操选拔考试和第三轮的专业教师面试,最终确定了10名优秀员工参加2015年1月寒假实操集训,按照老师们精心提出的集训方案,集训后,10名员工都初具分析工作者的良好工作习惯,即“小心”、“细心”、“耐心”和“自信心”,他们的基础实操技能长进明显,集训效果突出,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充分肯定。
3月初,新学期伊始,石化系领导牵头组织阶段性考核,在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心模拟大赛赛场,根据考核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的日常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了6名员工为大赛候选选手,并参加后续为期4个月的训练。这4个月期间,学院领导经常深入分析测试中心,探问训练情况,并关心和鼓励备赛师生,大大提升了指导教师和选手的自信心和干劲。系领导密切关注训练实施过程,从细节上要求备赛师生做到精益求精,并拟定了每天完成100道理论题目和每周一次实战模拟考试,考后及时深入研讨总结且时时修整训练方案的策略,为训练如期进行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冷宝林、甘黎明、高兰玲三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频频来到训练现场,纠错误、探心态、传经验、献计策、修方案,每次都担当模拟考试的裁判员,三位老师的全心全意付出为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石化系广大专业教师在选手理论训练模块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加之,指导教师和参训选手的不懈努力和积极钻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院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也体现了石化系师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为学院争光的强烈愿望。
5月底,进入冲刺训练阶段,大赛指导团队将原有的考核模式变更为“以练代考”的模式,要求选手每天都视训练场为赛场,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考后按大赛评分标准讲评。指导团队还经常有意设置障碍与陷阱,锻炼选手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截止到6月下旬,指导团队多次讨论、综合评价,确定了由魏晓春和刘鸿雁两位同学作为代表参加全国大赛。
临出发前,高兰玲老师亲自为选手包裹欲带往赛场的玻璃仪器,指导团队将仪器稳妥装箱。6月27日17时左右,参赛团队从学院出发赶赴天津赛场。虽然,很遗憾地与全国一等奖失之交臂,但公司选手也赛出了精神和势气,更赛出了实力。经历了为期多半年的选拔和训练实施过程,参与其中的师生都受益匪浅,部分参训选手已与中科院绵阳核物理研究院、中化泉州石化公司等知名院企签订就业协议,尤其是首次作为指导教师的年轻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相信所有的感触都将是很宝贵的财富。
目前,石化系领导和相关教师在总结大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启动2016年全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的选手选拔等工作。
(撰稿:郑晓明,摄影:夏德强 王守伟 郑晓明)
大赛出征
张经理参加颁奖仪式
张经理与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合影
获奖证书
大赛选拔过程
院系领导赛前指导